编者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现我校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引领与价值塑造作用,学校特推出“师者如光 匠心致远”系列主题展播。本系列将聚焦2025年度优秀教职工的育人事迹与教学成果,彰显我校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愿全体教职工以榜样为镜,进一步涵养师德、精进业务,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今天,我们推出优秀教师标兵先进事迹。

刘昕彤,电气自动化系专任教师。2019年起牵头建设“数字电子技术”在线课程,经六年建设,该课程获评河北省在线精品课、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配套教材入选省“十四五”规划教材。她通过公众号分享教学心得,已发布原创文章145篇,关注人数达253人。课程团队也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
她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智控、自动化、通信、电信等多个专业推行教学改革,深受学生认可。近五年两次获教学质量考核优秀,主讲课程作为校级公开课面向全校教师开放,目前已吸引超过50位教师随堂观摩学习。
她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怀着“我比学生先学习”的态度,主动自学心理学、脑科学和沟通方法等领域知识,定期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分享读书心得,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作为党员教师,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作为第一批校本培训师,她开发新入职教师工作坊,每年为新入职教师开展系统培训。指导张汝峰、付董帅、项璟、周银红、高云丽等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均荣获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为培养教学新生力量作出了实质贡献。
未来,她将继续秉持初心,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赋能更多学子与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刘倩,交通工程系专任教师。从教以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出版专著1部,获河北省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
她注重以赛促学、以研促教,倾力指导学生攀登竞赛高峰。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等重要赛事,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15项。其中,指导团队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实现学校在该赛事零的突破。备赛期间,她常与学生研讨至深夜,关键阶段更是通宵达旦、精益求精,以实际行动展现教师的奉献与担当。
她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包括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沧州市科学技术局研究计划项目等,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3项,获得专利2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持续促进科研反哺教学。
作为学生的严师益友和学业导师,她始终以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成为他们学业与人生的引路人。

孙超,土木工程系专任教师。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信念,在教育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潜心育人。
在教学中,他坚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将前沿工程经验和典型案例融入课堂,通过案例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作为负责人,他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建设省级专创融合课程1门,教学改革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实验教学为实践路径,显著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整合能力的发展。
他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推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模式,指导学生围绕企业真实技术难题选题,确保课题兼具学术价值与产业实效,切实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严谨学术氛围中培养科研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并择优推荐优秀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快速成长,工作能力广受企业认可。
一路走来,孙超老师始终以热忱与专业践行教育使命,未来他也将继续坚守教学一线,用智慧和责任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郭放,电力工程系专任教师。自2014年从教以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高度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投身教育,在教育教学、科研竞赛及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教学中,她承担《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17门专业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融合OBE与新工科理念,引入虚拟仿真与AI技术,增强课堂互动与实效。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提出ES-MES教学模型,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近三年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3项;2023年申请加入校本培训师队伍,持续推动教学能力提升。
科研与竞赛方面,她积极组建学生团队,指导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三等奖10余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篇,获授权专利及软著5项。主持多项市厅级课题,新立项省级水利科技项目,推动30万元校企横向合作,注重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郭放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创新,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深厚的教育热忱赢得学生广泛认可,生动诠释了一线教师的奉献与担当。

潘美玲,基础部专任教师。荣获2024年河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二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及2023-2024学年“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她深耕教学一线,始终秉持育人初心,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显著的工作成效,展现出优秀的教育者担当。
教学中,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承担《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实验A》等多门课程,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650个。课堂上采用“讲练结合”模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助力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应用能力。
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她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带领学生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九斗杯”全国大学生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9项,以及校级物理竞赛一等奖6人次。
科研上,她注重教研融合,主持4项市厅级课题,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论文2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1项,持续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课程建设与创新。
未来,她将继续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路径,不断精进业务,助力学生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蔡国庆,机械工程系专任教师。2017年入职以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课堂有温度、教学有深度、育人有厚度”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他全面贯彻课程思政要求,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主讲《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课程,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自主编写4.7万字配套讲义,录制34期视频课程,累计播放超20万次,使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机器人技术》课程中,他创新构建“三主线,三融合,三层次”思政教学体系,从教师言传、身教到学生践行逐层推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凭借扎实的教学实践,获河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校级相关竞赛奖4项。
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他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与北京华航唯实等企业持续合作,面向学生组织开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培训10期,覆盖200余人次,帮助学生接触行业真实技术环境,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
蔡国庆老师以扎实的专业素养、持续的教学创新和真切的育人关怀,生动诠释了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