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动态

【水院师说】之二:获奖教师热议“课程思政”(二)

发布日期:2025-01-03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2024年11月—12月举办了第四届“课程思政”大赛暨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共有22位教师(团队)及2个组织单位获奖。为展现获奖教师及单位在教育教学中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面貌,了解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倾听他们的收获与心声,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水院师说】专题栏目,现将第二期心得与热议摘登如下:

“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蔡国庆:参与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宝贵经历,让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明确了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方向。

在准备《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对课程思政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课程思政绝非简单地在专业知识讲授中穿插思政话语,而是要求教师精准把握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的契合点,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使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是培育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实践效果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在机器人技术知识与实践能力上取得显著进步,更在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严守规范、在团队项目里协同合作,积极投身科研创新以助力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彰显出课程思政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作用;对于教师发展而言,课程思政是促使我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激励我们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善于价值引领的教育者、契合新时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的内在要求,从教育宏观视角出发,课程思政推动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质,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增强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效能,促进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教学之路,我将从多方面持续发力。在观念更新上,我将进一步强化跨学科思政融合,与数学、物理、伦理学等学科协同,构建全方位思政育人网络,提升学生综合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我将紧密追踪机器人领域前沿动态,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机器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等,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政素材,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吸引力;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我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虚拟仿真思政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思政认知;在实践创新上,我将进一步组织学生参与机器人竞赛、产学研合作项目,拓宽视野,提升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我还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分享经验、互鉴成果,凝聚团队智慧与力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回顾参赛历程,深感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教学研究路途之艰辛,不禁对所有终坚守育人初心、默默躬耕讲台的教师产生崇高的敬意。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留下坚实奋斗的足迹,矢志不渝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翟爱丰:我和团队成员有幸参与了本届大赛,比赛过程对于我们今后在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堂实践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正如评委老师所言,教学和课程思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往教学中,我们常常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教学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而课程思政是依托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老师们需要做到的是如何突出“思政”的创新和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的任务。

通过此次比赛,我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应始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确保“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贯彻,推动教学改革,最终形成贯通理论与实践,连接校园与社会,构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以我本次参赛的《水力学》课程为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团队深挖课程专业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关系点,同时努力将大运河文化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我们还积极加强多元化教材建设,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此外,《水力学》课题组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系,依托学校优势,努力为学生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实习亲身感受水力学与运河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的水利精神。

通过比赛,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后我要继续凝练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一步突出地域和学校文化特色,在深化理解“课程思政”改革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课堂、课外两个阵地都抓牢,贯通专业知识与思政文化两个教育体系,在教与学中挖掘创新点,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刘文博:参加本次课程思政比赛并获得三等奖,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教育实践。我的参赛课程是数据挖掘,一个技术与应用并重的学科领域。通过比赛,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思政”的深远意义,以及它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打破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其次,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最后,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努力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如在讲解数据挖掘算法时,引入算法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认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方式。具体而言,我有以下几点计划和构想:一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备课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挖掘数据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算法伦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将这些内容自然地融入到专业知识讲解中;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我将尝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参与中领悟思政教育的真谛;三是加强实践环节。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挖掘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四是建立评价体系。我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参加本次大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我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与教师前辈们进一步探讨和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努力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王诗琪: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课程思政大赛,这段宝贵经历让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为深刻且全面的理解与感悟。

“课程思政”绝非简单的拼接,而是要深入挖掘课程背后所蕴含的思政资源,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课程,在讲课时我们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重塑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首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我更加注重思政元素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融合,避免生硬地插入思政内容。例如,我以一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为切入点,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其中涉及的问题,如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等,让学生在学习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与实效性。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中,主动思考和感悟思政内涵。此外,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时空。例如,制作精美的微课视频,介绍历史人物先进事迹,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利用在线讨论区,引导学生对课程思政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在比赛过程中,通过观摩其他参赛教师的精彩表现以及评委专家们的专业点评,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反思与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此外,我将会更加注重团队协作,积极与教学团队成员以及其他专业教师开展合作,共同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的合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我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不断学习、反思与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向深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思政组”三等奖 王岩:参加课程思政比赛是一次难忘且极具意义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感悟。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课程思政并非简单地在上课时插入几句思政话语,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如盐入水般巧妙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需要我们从课程内容出发,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最佳结合点。比如在讲解排球知识时,可以和“女排精神”相结合,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现实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拼搏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内容。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刻理解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联系。小组讨论则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不同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团队合作在比赛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团队成员一起,我们共同探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思政元素挖掘等问题。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为比赛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提高了比赛的成绩,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比赛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和反思的过程。在比赛中,我看到了其他选手的优秀表现,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对思政元素的融入还不够自然,教学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灵活等。赛后,我认真反思这些问题,制定了改进措施。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这次课程思政比赛,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专业体育知识,更要注重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共中央党校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所有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49号    邮编:061001

党委宣传部:0317-7587017     党委统战部:0317-7587013    电子邮箱:hbsdxyxcb@hbw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