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忆人•典故】为了民族复兴•统战英烈——乔国桢

发布日期:2019-04-29    浏览次数:

“英雄者,国之干。”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其中,也不乏统一战线英烈的身姿。即日起,“统战新语”推出“为了民族复兴•统战英烈”专栏,陆续刊载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统一战线英烈人物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共同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

19104443ibrl.png

乔国桢(1907-1945),陕西佳县人。原名乔如桢。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陕西后,任中共陕甘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经常深入农村,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帮助农民成立农会,使农民运动在三秦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成为名震一方的“农民运动大王”。1927年6月,在富平被捕入狱,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着手组织农民武装,发动渭华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赴河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井陉县委书记、唐山市委委员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他到唐山开滦煤矿和工人一起挖煤,边劳动边宣传,深得矿工们信任。之后又到天津从事工人运动,担任天津赤色工会书记。又受党组织派遣赴北平(今北京),任中共北方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在北平、天津、河北一带组织工人开展斗争。他为革命出生入死,曾先后七次被捕入狱、多年坐牢,历尽敌人的酷刑折磨、备受摧残,患上严重的肺病,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天津狱中,领导100多名“政治犯”开展斗争,进行绝食,终于迫使狱方答应给他们卸脚镣、安电灯,同意他们有看书读报的权利。出狱后,党组织为使他尽快恢复健康,决定让他去延安休养。1939年8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又从延安赴苏联治病。1941年2月,从苏联回国留在新疆继续疗养。1942年夏,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公开反苏反共。同年9月,将包括他在内的我党在新疆人员全部逮捕。在狱中尽管身体受到了更严重摧残,仍不忘为党工作,他把自己所住的监狱养病室变成了联系全狱战友的联络站。他设法与狱中党组织取得联系,相互传递消息,并把自己历次入狱对敌斗争的丰富经验,写成万余字的狱中斗争意见稿在监狱里秘密传阅,向难友们尤其是年轻的同志传授自己过去在狱中秘密斗争和公开斗争的原则、策略、方法、经验,鼓舞同志们的斗志,坚定大家对敌斗争的信心。他常对难友们说:“时间是宝贵的,只要我们活着,就应当学习、战斗。”和难友们一起利用“养病室”剪辑报纸、搜集重要新闻、秘密传给别的牢房,使大家及时得知国内外大事。并利用病号可以进出牢房的机会,与其他牢房进行沟通,传递信息,鼓励大家坚定信念,坚守立场,粉碎敌人的阴谋,争取无罪释放,返回延安。监狱的恶劣条件使得他肺病愈加严重,难友们拍卖衣物买来有营养的食物为他滋补身体,他坚决拒绝,总是把难友们的心意转给最需要照顾的人,总是牵挂残疾战友,牵挂和妈妈一起坐牢的孩子们的健康。1945年7月31日,在敌人的残酷迫害和肺病的折磨下离开人世。他在弥留之际对身边的难友说:“对死,我并不害怕,遗憾的是我为党工作得太少了,你们活着的同志要争取为党多做工作,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共中央党校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所有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49号    邮编:061001

党委宣传部:0317-7587017     党委统战部:0317-7587013    电子邮箱:hbsdxyxcb@hbwe.edu.cn